空气污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BMJ年度巨献重大新发现,随访15年
TUhjnbcbe - 2021/5/20 17:30:00

iNature

环境空气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污染,是中国乃至全球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全球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空气污染的地区。《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年全球有万人死于环境PM2.5空气污染,其中约48%来自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此外,在中低收入国家(如中国和印度),估计的PM2.5污染造成的疾病负担要高得多。几项队列研究了长期暴露于环境中PM2.5与中风发生之间的关系。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在北美和欧洲进行的,这些国家的历史平均PM2.5水平在历史上低于25μg/m3。因此,这些研究对暴露于中低收入国家的PM2.5极端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有限的见识。

年12月30日,协和医学院顾东风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在线发表题为“Longtermexposuretoambientfineparticulatematterandincidenceofstroke:prospectivecohortstudyfromtheChina-PARprojec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随访15年,确定了例中风事件,其中63.0%(n=)是缺血性和27.5%(n=)是出血性的。与前25%分位数PM2.5(54.5μg/m3)相比,处于最高分位数(78.2μg/m3)的参与者发生中风的风险(危险比1.53),缺血性中风(危险比1.82)和出血性中风(危险比1.50)都增加。PM2.5浓度每增加10μg/m3,发生中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的风险增加分别为13%,20%和12%。观察到长期暴露于PM2.5和事件性卒中之间的几乎线性的暴露-反应关系。

总而言之,本研究提供了来自中国的证据,表明长期暴露于相对较高浓度的PM2.5与中风及其主要亚型呈正相关。这些发现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其他中低收入国家的空气污染和中风预防相关的环境和健康*策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空气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污染,是中国乃至全球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全球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空气污染的地区。《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年全球有万人死于环境PM2.5空气污染,其中约48%来自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此外,在中低收入国家(如中国和印度),估计的PM2.5污染造成的疾病负担要高得多。

尽管以前的短期暴露(例如,几天)于环境PM2.5的研究报告说,中国中风住院的风险增加,但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对心血管健康的累积损害的证据仍然有限。几项队列研究了长期暴露于环境中PM2.5与中风发生之间的关系。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在北美和欧洲进行的,这些国家的历史平均PM2.5水平在历史上低于25μg/m3。因此,这些研究对暴露于中低收入国家的PM2.5极端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有限的见识。然而,很少有研究区分长期暴露于PM2.5对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影响。

由于在年之前没有常规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针对中国暴露于环境PM2.5的慢性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受到了阻碍。为了支持此类研究,已经建立了几种基于卫星检索的气溶胶光学深度的时空统计模型。然而,与中国PM2.5的不良健康影响有关的现有研究主要评估了在相对粗略的空间分辨率(例如10×10km)下暴露于PM2.5的情况,可能无法捕获精细的PM2.5渐变,从而导致曝光分类错误。

该研究得目的是研究长期暴露于直径≤2.5μm(PM2.5)的环境细颗粒物对中国成年人总,缺血和出血性中风发生率的影响。共有名参与者,他们在基线时没有中风的症状。主要结局指标是全面性,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的发生率。

年至年,参与者住所的长期平均PM2.5水平为64.9μg/m3,范围从31.2μg/m3至97.0μg/m3。在随访期间,确定了例中风事件,其中63.0%(n=)是缺血性和27.5%(n=)是出血性的。与前25%分位数PM2.5(54.5μg/m3)相比,处于最高分位数(78.2μg/m3)的参与者发生中风的风险(危险比1.53),缺血性中风(危险比1.82)和出血性中风(危险比1.50)都增加。PM2.5浓度每增加10μg/m3,发生中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的风险增加分别为13%,20%和12%。观察到长期暴露于PM2.5和事件性卒中之间的几乎线性的暴露-反应关系。

总而言之,本研究提供了来自中国的证据,表明长期暴露于相对较高浓度的PM2.5与中风及其主要亚型呈正相关。这些发现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其他中低收入国家的空气污染和中风预防相关的环境和健康*策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消息:

1
查看完整版本: BMJ年度巨献重大新发现,随访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