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55,同比改善17.7%,改善率在全国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名,
■综合指数在全国个重点城市中排第7名,是我市历史首次进入全国前十,也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唯一连续4年进入全国前20的城市。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1.2%,全市有监测历史以来首次达到90%以上;
■全市19个县区PM2.5年均浓度首次全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过渡时期二阶段标准。
日前,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传来喜讯,年我市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聚力守护蓝天白云,圆满完成冬奥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任务,全市空气质量实现全面跃升,多项指标达到有监测历史以来同期最好水平,由京津冀区域最优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持续展现冬奥张家口蓝新场景。
数据显示,年,张家口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55,在全国个重点监测城市中排名第7,同比前进9位,首次挺进全国前十,同比下降17.7%,同比改善率全国重点监测城市第一;空气质量主要指标PM2.5平均浓度1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1%;PM10、SO2、NO2、CO、O3五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1.2%,是张家口市有监测历史以来首次达到90%以上;全市19个县区PM2.5年均浓度首次全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过渡时期二阶段标准。
这份厚重的成绩单,凝结的也绝不仅仅是一年之功,而折射的更是近年来全市上下敢为人先、敢打硬拼的决心和努力。
义无反顾地向大气污染宣战
目标引领、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几年来,我市围绕建成“首都两区”和实现“绿色办奥”的总目标,锚定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过渡时期二阶段目标冲刺,市委市政府站位于重大政治使命和人民群众福祉,以志在必得、克难制胜的政治勇气,发出大气污染“宣战书”。坚持向顶层设计要效力,依托国内大气科研水平最高的清华大学院士团队,科学制定了一系列大气污染治理方案,构建起系统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政策体系和空气质量提升工作框架体系。借助冬奥筹办契机入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争取中央大气治理专项资金25亿元。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书记、市长靠前指挥,市级领导分口负责,各部门、各县区总动员、齐动手,以最刚的机制、最强的力量、最优的保障,为全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趋优实施了有力驱动。全市PM2.5实现由40到17微克/立方米的飞跃,连续8年被省政府评定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先进市。
大刀阔斧地向大气污染攻坚
重抓源头、除标治本、持继发力。大力实施“结构性”减排,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出重拳,关停并转污染企业下狠手。几年来,全市着力培育了体育、文化旅游、冰雪、大数据、可再生能源、现代制造、绿色农牧六大新产业。全力清除“煤烟型”污染,大力度实施重点企业深度污染治理,各企业普遍实施了两轮减排工程改造。大规模推动“电代煤”、“气代煤”,全市城市区域%实现清洁取暖,农村地区近50%的用户实现了清洁取暖和“双代”改造,不具备改造条件的用户实现洁净煤兜底全覆盖。强力打出“组合拳”治污,对标先进、智慧监管、立体防治、综合治污,持续打响降尘、控车、治矿、复绿等综合整治大气污染攻坚战。年,PM2.5年均浓度较年下降45.2%,综合指数改善率39%,优良天数增加47天。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为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标注出一条条生态“底线”,使张垣大地的“底色”绿意盎然。
持之以恒地向大气污染叫板
创新机制、精细管控、智慧监管。致力于在监管机制、手段上创新突破、下足功夫,全力构建起一张全覆盖、智慧化的“监管网”。全面推进市、县、镇(乡)、村四级网格化监管,实行年度任务清单管理。组建了重点污染源管控责任落实队伍,实施“扁平化”指挥调度,构建起及时研判、科学决策、精准治理、依法管控的空气质量保障落实体系。建立了扬尘污染定期调度、通报督办、动态考核、公开曝光、责任追究五项机制和县区、乡镇空气质量半月通报和奖惩问责工作机制。制定了空气质量问题推送、核实、处置、反馈的整改闭环机制,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配备专职人员24小时值机值守。坚持超前预判、高效反应、系统用力,建成具备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空气质量预报、污染溯源及应急评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大气污染监管指挥调度平台,配置了最先进的VOCs走航监测、颗粒物走航、积尘走航等监测设备。全市形成纵向指挥有力、横向协作紧密的运转工作机制,为推动空气质量实现全面跃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的一年,我市将精准、精细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持续高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确保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北方区域最优水平,高质量书写张家口生态兴市、生态强市新篇章,为全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美丽张家口场景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记者王大庆通讯员郭婧娴)
来源:河山新闻客户端
编辑:宁宁
审核:冀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