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医院、诊所、门诊部、卫生院、妇幼保健院、医院、结核病防治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疗养院、医院、保健站、血站、医务室等。
二、卫生要求
1、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环境、公共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应当健全和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对相关物品和环境定期进行消毒。消毒后相关媒介物残留的微生物达到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
2、物体表面细菌总数≤10CFU/cm2。
3、空气中细菌总数≤CFU/m3。
4、医护人员手细菌总数≤10CFU/cm2。
三、门诊候诊室(厅)的消毒
1、门诊候诊室(厅)空气的消毒
候诊室(厅)的空气应采取消毒措施,使其洁净度达到Ⅲ类环境的标准,即空气中的细菌总数≤CFU/m3。一般情况下,开窗通风即可,在寒冷季节和夏季使用空调,不能开窗通风时,可采用下述措施进行消毒:
(1)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这种消毒器由高强度紫外线灯和过滤系统组成,可以有效地滤除空气中的尘埃,并可将进入消毒器的空气中的微生物杀死。按产品说明书安装消毒器,打开机器30min后即可达到消毒要求,以后每过15min开机一次,消毒15min,一直反复开机、关机循环至预定时间。机器采用低臭氧灯制备,消毒环境中臭氧浓度低于02mg/m3,对人安全故可在有人的房间内进行消毒。
(2)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这类消毒器采用静电吸附原理,加以过滤系统,不仅可过滤和吸附空气中带菌的尘埃;也可吸附微生物。在一个20m2-30m2的房间内,使用一台大型静电式空气消毒器,消毒30min后,可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可用于有人在房间内空气的消毒。
(3)消毒中央空调
使用中央空调的厅室,可在中央空调的出风口安装消毒风机盘管,使其成为消毒型中央空调。当空气经过消毒装置时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将其中的微生物杀灭,使进入室内的空气成为洁净空气;或(和)在中央空调的回风口安装消毒风管,使从末端进入空调风管系统的空气经紫外线照射,成为洁净空气。
2、门诊候诊室(厅)环境表面和物体的消毒
门诊候诊室(厅)按Ⅲ类环境物品要求,消毒后应达到细菌总数≤10CFU/cm2。可采用消毒液浸泡、擦拭和喷洒法。
(1)用mg/L-mg/L的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作用20min-30min。
(2)用含有效溴mg/L的二溴海因消毒剂溶液,擦拭、喷洒(以喷湿为度)、浸泡消毒,作用30min。
(3)用含0.3%-0.50%的氯己啶或聚六亚甲基胍、季铵盐的消毒液,擦拭、喷洒,作用时间15min-30min,或浸泡消毒物品。
(4)用0.3%-0.5%的过氧乙酸喷洒,将表面喷湿,作用60min。
四、门诊诊察室的消毒
1、门诊诊察室环境表面的消毒
(1)地面的消毒
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通常采用清水或者清洁剂湿拭清洁,每日1次~2次,清除地面的污迹和部分病原微生物,拖地完毕后将拖把洗净,悬挂晾干,切勿终日潮湿。使用化学消毒剂定期对拖把进行消毒。
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及时用含有效溴或氯mg/L的消毒液,或用含单过硫酸氢钾mg/L。的消毒剂进行喷洒;若被肝炎病毒或其他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可用mg/L的二氧化氯、二溴海因、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等溶液擦洗。
(2)墙壁、门窗的消毒
墙壁、门窗在一般情况下污染程度轻于地面,通常不需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芽胞污染时,分别用含有效溴或氯、二氧化氯、单过硫酸氢钾mg/L-mg/L、mg/L与0mg/L的消毒剂溶液喷雾和擦洗处理,有较好的杀灭效果,或将过氧乙酸配制成0.2%水溶液,进行墙壁、门窗喷洒和擦洗。喷雾量根据墙面结构不同,以湿润而不向下流水为度。
(3)室内用品表面的消毒
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或季铵盐类消毒液,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
当室内各种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
①用含有效溴、有效氯或二氧化氯mg/L-mg/L的消毒剂溶液、0.2%过氧乙酸溶液、0.3%-0.5%氯己啶70%-75%乙醇消毒剂溶液、含有效碘mg/L-mg/L的碘伏、酸性氧化电位水等,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表面。
②用乙醇、异丙醇、氯己啶醇消毒液、季铵盐消毒液、对氯间二苯酚消毒剂等对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等金属制品进行表面消毒。
③紫外线消毒箱消毒:小件物品放紫外线消毒箱内。
2、门诊诊察室室内空气的消毒
对诊察室室内空气,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熏蒸消毒,或者用空气消毒器进行消毒。
(1)过氧化氢空气消毒剂。可采用3%过氧化氢制成的空气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按20mL/m3作用30min-60min,消毒完毕后开窗通风。
(2)过氧乙酸消毒。在相对湿度60%-80%的室温下,可采用3%~5%的过氧乙酸加热蒸发,按1g/m3密闭熏蒸2h。
(3)季铵盐类消毒液。采用双链和单链季铵盐,配以增效剂和稳定剂制成的空气消毒剂。按1.2mL/m3作用30min。
(4)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以过一硫酸氢钾复盐为主要成份,配以增效剂和稳定剂。用含mg/L有效成分的消毒剂,采用喷雾法,用量按5mL/m3,作用30min-40min。
(5)二溴海因消毒剂超声雾化消毒。用mg/L二溴海因消毒液,按10mL/m3-20mL/m3,作用30min。
用上述化学消毒剂消毒时,室内不得有人,消毒后开窗通风,气味消散后人员才能进入。
(6)空气消毒器。有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消毒中央空调等,可供选择,按说明要求操作。
3、门诊诊察室诊疗用品的消毒
(1)耐热、耐湿诊疗用品的消毒
①煮沸消毒法。先将使用后的诊疗用品用含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放人煮沸消毒器内,蒸馏水要浸没被消毒物品,加热至沸腾时开始计算时间,一般煮沸20min,被肝炎或结核杆菌污染的诊疗用品煮沸30min,可达到消毒目的。
②干热消毒。将拟消毒诊疗物品充分洗净后放人箱内,物品间要留有空间,常用温度℃,消毒时间min。
③环氧乙烷消毒。由于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且对人有毒,所以必须在密闭的环氧乙烷灭菌器内进行。用于消毒时要求环氧乙烷气体用mg/L,温度为55℃-60℃,相对湿度60%-80%,作用时间6h,或按所用环氧乙烷消毒器的要求设定温度、相对湿度、环氧乙烷用量和作用时间。
(2)不耐热诊疗用品的消毒
拟消毒物品按常规处理后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消毒后的物品需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晾干、干燥保存备用。
①含溴或氯消毒剂。一般病人污染后诊疗用品使用mg/L有效溴或氯作用30min;肝炎和结核菌污染的诊疗用品使用mg/L有效溴或氯作用30min-60min。
②复方醇消毒剂。用氯己啶乙醇消毒剂、季铵盐醇消毒剂等,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5min-10min。
③过氧乙酸消毒剂。一般病人用过的诊疗用品使用0.1%过氧乙酸,作用15min;肝炎和结核菌污染的诊疗用品使用0.5%过氧乙酸,作用30min。适用于玻璃、塑料、陶瓷类诊疗用品的浸泡擦拭消毒。
④双长链季铵盐消毒剂。可用于一般诊疗用品的浸泡和擦拭消毒,一般病人污染后的诊疗用品使用mg/L双长链季铵盐消毒剂作用30min。
⑤戊二醛消毒剂。使用2%中性或碱性戊二醛,一般消毒作用30min;肝炎与结核杆菌消毒作用45min。电可用1%-1.2%的强效戊二醛消毒剂浸泡消毒,作用30min。
五、门诊治疗室的消毒
治疗室的工作主要是面对来就诊的病人,因此,进入治疗室的工作人员应衣帽整洁,操作前应洗手,戴好口罩。依据GB-《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规定,治疗室属Ⅲ类环境,要求物体表面的细菌菌落总数≤10CFU/m3,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CFU/m3。
1、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1)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治疗室地面要湿式拖扫,用0.2%-0.5%过氧乙酸或者含单过硫酸氢钾mg/L的消毒剂喷洒,亦可用有效溴mg/L的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lmg/L的含氯消毒剂,或酸性氧化电位水喷洒或拖地,消毒剂的用量以喷或擦湿为度。拖把应专用,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min,再用水清洗干净,悬挂晾干备用。
(2)空气的消毒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以下消毒方法:
①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消毒。具有除菌、除尘功能,可按说明书要求使用。
②紫外线气消毒器。具有杀菌和除尘作用,按说明书设定消毒时间和间隔时间等。
③过氧化氢复方空气消毒剂。一般按过氧化氢10mg/m3-20mg/m3计算,采用喷雾法,室温下作用30min。
④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粉消毒剂以过一硫酸氢钾复盐为主要成份,配以增效剂和稳定剂。用含mg/L有效成分的消毒剂,采用喷雾法,用量按5mL/m3,作用30min-40min。
(3)用品的消毒
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门把手、病历夹等可用含有效溴mg/L的二溴海因消毒液一或二氧化氯、单过硫酸氢钾、含氯消毒剂等喷洒、擦拭,作用20min-30min
2、诊疗用品的消毒
(1)耐热、耐湿诊疗用品的消毒
①煮沸消毒法。先将使用后的诊疗用品用含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放人煮沸消毒器内,蒸馏水要浸没被消毒物品,加热至沸腾时开始计算时间,一般煮沸20min,被肝炎或结核杆菌污染的诊疗用品煮沸30min,可达到消毒目的。
②干热消毒。将拟消毒诊疗物品充分洗净后放人箱内,物品间要留有空间,常用温度℃,消毒时间min。
③环氧乙烷消毒。由于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且对人有毒,所以必须在密闭的环氧乙烷灭菌器内进行。用于消毒时要求环氧乙烷气体用mg/L,温度为55℃-60℃,相对湿度60%-80%,作用时间6h,或按所用环氧乙烷消毒器的要求设定温度、相对湿度、环氧乙烷用量和作用时间。
(2)不耐热诊疗用品的消毒
拟消毒物品按常规处理后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消毒后的物品需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晾干、干燥保存备用。
①含溴或氯消毒剂。一般病人污染后诊疗用品使用mg/L有效溴或氯作用30min;肝炎和结核菌污染的诊疗用品使用mg/L有效溴或氯作用30min-60min。
②复方醇消毒剂。用氯己啶乙醇消毒剂、季铵盐醇消毒剂等,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5min-10min。
③过氧乙酸消毒剂。一般病人用过的诊疗用品使用0.1%过氧乙酸,作用15min;肝炎和结核菌污染的诊疗用品使用0.5%过氧乙酸,作用30min。适用于玻璃、塑料、陶瓷类诊疗用品的浸泡擦拭消毒。
④双长链季铵盐消毒剂。可用于一般诊疗用品的浸泡和擦拭消毒,一般病人污染后的诊疗用品使用mg/L双长链季铵盐消毒剂作用30min。
⑤戊二醛消毒剂。使用2%中性或碱性戊二醛,一般消毒作用30min;肝炎与结核杆菌消毒作用45min。电可用1%-1.2%的强效戊二醛消毒剂浸泡消毒,作用30min。
六、病房公共场所环境的消毒
1、病房和走廊地面消毒
普通病区每天消毒1次,传染病区每天消毒2次或更多。可选用下述方法进行消毒:
(1)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mg/L-mg/L的消毒液拖擦消毒,作用15min,一般情况下每天1次~2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污染时,用上限剂量加倍,即时清洁消毒。
(2)用mg/L二氧化氯或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拖擦,作用20min-30min。
2、病房空气消毒
(1)一般病房,每天开窗1次~2次,每次15mm-20min即可,不必采用特殊消毒措施;
(2)重症病人监护室,应采用连续性消毒措施,有人在情况下可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机、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消毒中央空调等进行消毒。
(3)医院,病房换气末端应安装中央空调消毒风机盘管或消毒风管装置,以防病房间空气交叉污染。
(4)住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病房,应采用空气消毒器或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5)过氧化氢空气消毒剂。可采用3%过氧化氢制成的空气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按20mL/m3作用30min-60min,消毒完毕后开窗通风。
(6)过氧乙酸消毒。在相对湿度60%-80%的室温下,可采用3%~5%的过氧乙酸加热蒸发,按1g/m3密闭熏蒸2h。
(7)季铵盐类消毒液。采用双链和单链季铵盐,配以增效剂和稳定剂制成的空气消毒剂。按1.2mL/m3作用30min。
(8)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以过一硫酸氢钾复盐为主要成份,配以增效剂和稳定剂。用含mg/L有效成分的消毒剂,采用喷雾法,用量按5mL/m3,作用30min-40min。
(9)二溴海因消毒剂超声雾化消毒。用mg/L二溴海因消毒液,按10mL/m3-20mL/m3,作用30min。
用上述化学消毒剂消毒时,室内不得有人,消毒后开窗通风,气味消散后人员才能进入。
(10)空气消毒器。有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消毒中央空调等,可供选择,按说明要求操作。
七、病房公共用品的消毒
1、公用物品表面、床头柜表面、门把手、电话机、水龙头等的消毒。
(1)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mg/L-mg/L的消毒液,或酸性氧化电位水擦拭,用品浸泡,作用15min-30min。
(2)用复方胍类、醇类消毒剂。用消毒液含量mg/L-mg/l胍类消毒剂擦拭,用品浸泡,作用30min。
2、卫生洁具。用后用含mg/L有效溴或有效氯、单过硫酸氢钾等消毒剂浸泡30min,用净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3、抹布、拖把的消毒。擦床抹布用后在mg/L有效溴的二溴海因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min,清冼干净,晾干备用。拖把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分区使用。用于一般病房的拖把在每次使用后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传染病区的拖布使用后应先消毒,用mg/L二氧化氯、二溴海因、单过硫酸氢钾等消毒液浸泡30min,再用水清洗干净,悬挂晾干备用。
八、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医务人员为病人进行各种医疗检查、护理操作前均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凡是接触传染病病人,感染伤口及污染物品之后等都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
常用的手消毒剂如下:
1、醇类(乙醇或异丙醇)和胍类(醋酸氯己啶、聚六亚甲基胍等)复配的手消毒液。
2、有效碘含量为mg/L-0mg/L的碘伏溶液。
3、氯己啶醇溶液、季铵盐醇消毒液、复方季铵盐消毒液等。
4、酸性氧化电位水洗手,作用1min-3min。
5、其他符合要求的手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