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天津市宝坻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
TUhjnbcbe - 2025/1/3 17:17:00

天津市宝坻一中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训练

高一地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

年2月10日,神舟十五号乘组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天宫号”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天宫号”空间站距离地面约千米,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地球上的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示意空间站、地球和太阳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轨“天宫号”空间站的天体级别类似于()

A.月球B.火星C.彗星D.小行星

2.人们肉眼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时,空间站最可能位于()

A.甲B.乙C.丙D.丁

1.A2.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宫号”空间站是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运行,与月球的天体级别类似,都属于地球的卫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本题的关键点是掌握太阳系中天体间的位置关系。当空间站位于甲、乙两处时,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光太强,人们用肉眼无法看到空间站,A、B项错误;当空间站位于丙处时,太阳光线被地球遮挡,空间站无法反射太阳光,此时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空间站,C项错误;当空间站位于丁处时,地球上正对丁处的地方处于黄昏,天空不太明亮,而此时空间站又能够反射太阳光,从地球上观察空间站应为一个明亮的光点,且空间站运行速度较快,人们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D项正确。故选D。

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

分属于天琴座、天鹰座和天鹅座的织女星、牛郎星和天津四,组成了一个三角形,被称为“夏季大三角”。夏季大三角在夏夜星点明亮,常被视为夏季星空的“路标”。星空中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牛郎星和织女星()

A.属于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B.体积和质量比地球大

C.属于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D.其光芒来自太阳的反射

4.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阳的10.6倍,科学家推测在牛郎星周围有潜在的宜居行星带,判断此类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A.有与地球相近的宜居温度B.有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与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D.能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

3.B4.A

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牛郎星、织女星在夏夜星点明亮,且隔着银河遥遥相望,说明牛郎星、织女星自身能够发光,且不会相互绕转,故二者为恒星,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不围绕太阳运转,光芒来自自身,不是反射的太阳光,A、C、D项错误;恒星的质量与体积比地球大得多,B项正确。故选B。

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有适宜的温度,A项正确。有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能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都不是行星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B、D项错误。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阳的10.6倍,与牛郎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的行星可能会温度过高,不适宜生物生存,C项错误。故选A。

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各种天体系统。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银河系。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在银河系以外,还有上干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它们为河外星系。

年10月2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了太阳“微笑”照片(如下图)。在紫外线成像中,这些太阳上的暗斑被称为日冕洞,是高速太阳风涌入太空的区域。据此回答问题。

5.太阳上的暗斑位于()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太阳内部

6.太阳“微笑”释放的高速太阳风2—3天到达地球,这些带电粒子流可能()

A.稳定空间通信B.造成“磁暴”现象C.减弱极光强度D.引起火山喷发

5.C6.B

由材料中“日冕洞”“高速太阳风”可知,太阳上的暗斑最可能位于日冕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高速太阳风表示太阳活动较剧烈,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可能会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并增强极光强度、扰乱空间通信等,A、C项错误,B项正确;火山喷发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导致的,D项错误。故选B。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

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下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7.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A.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

B.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

C.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

D.扰动电离层,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

8.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能取之不尽,无污染

B.上海技术先进,土地充足

C.上海经济发达,能源不足

D.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7.B8.C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形成天气变化,但不一定都是洪灾,有些地区还可能出现旱灾,A错误;太阳辐射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B正确;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量来源,但不是唯一的能量,如核能等,C错误;太阳辐射不会扰动电离层,太阳活动才会干扰电离层,D错误。故选B。

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上海经济发达,能源不足,C正确。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分布广泛,取之不尽,无污染,有利于上海的环境保护,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A错误;上海土地资源不充足,B错误;太阳能受昼夜更替、昼夜长短变化及阴晴等天气影响,故太阳能不稳定,D错误。故选C。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提供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煤、石油等。

当地时间年2月18日22时31分,土耳其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6.2千米。据此回答问题。

9.此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A.地壳B.地幔C.外核D.内核

10.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会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还是逃。“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存在差异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9.A10.C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平均深度33千米;地幔位于地壳以下至千米深处;内核和外核构成地核,在地下千米以下的更深处。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有高大山脉的地方会更厚,最厚达70千米。材料中的地震震源位于陆地,深度为6.2千米,最有可能位于地壳。故排除B、C、D,选择A。

地震波中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发生时人们一般会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感受到左右摇晃,故可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故C正确;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不是“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故排除A、B、D。故选C。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公里。

地球各个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一个整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个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不连续也不规则B.②圈层由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等组成

C.③圈层是岩石圈D.④圈层是厚度最大的圈层

12.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主要依靠水汽输送

B.②圈层通过光合作用为③圈层提供氧气等气体

C.③圈层有机物进入④圈层依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④圈层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的主要过程是风化

11.B12.C

依据图示信息可以推知,①圈层为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错误;②圈层为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等组成,B正确;③圈层为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错误;④圈层为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最大的圈层是大气圈,D错误。故选B。

①圈层是水圈,物质进入大气圈主要依靠蒸发和植物蒸腾,A错误;③圈层是生物圈,②圈层是大气圈,生物圈通过光合作用为大气圈提供氧气等气体,B错误;③圈层是生物圈,④圈层为岩石圈,生物圈通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从岩石圈中获取无机物,将有机物释放至岩石圈中,并改造岩石圈,C正确;④圈层为岩石圈,①圈层为水圈,岩石圈的矿物质主要通过侵蚀、搬运过程进入水圈,D错误。故选C。

地球的外部圈层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这三个圈层和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a地层含有笔石化石,b地层含有大量鱼类化石,c地层含有大量两栖类动物化石,d地层含有大量恐龙化石,且含有煤层,e地层中发现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组合正确的是()

A.a地层——前寒武纪B.b——早古生代

C.c地层——晚古生代D.d——新生代

14.形成d地层煤层的主要植物类型是()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被子植物D.裸子植物

13.C14.D

由材料可知“a地层含有笔石化石,b地层含有大量鱼类化石,c地层含有大量两栖类动物化石,d地层含有大量恐龙化石,且含有煤层”,由此可做以下推测:笔石出现在中寒武纪—早石炭纪,A错误。鱼类繁盛于晚古生代,B错误。两栖类出现于晚古生代,C正确。恐龙繁盛于中生代,中生代末期,物种灭绝,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恐龙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兴盛,占主要地位,是重要的成煤期,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地质学家划分出宙、代、纪、世等单位以表达地质年代的时间。地质纪年一般以百万年为单位。按照地球岩层的年龄,将地球46亿年划分成两个大单元,难以见到生物的时代称为隐生宙,而可以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为显生宙,5.42亿年以后到现在被称为显生宙。

如图为三叶虫生活时期的海洋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推测图中三叶虫的生存环境为()

A.常年高温的火山B.寒冷黑暗的深海C.纬度较高的陆地D.阳光充足的浅海

16.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

A.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B.越复杂、越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简单、越低等、陆生的越多D.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

15.D16.A

三叶虫在古生代早期海洋中广泛分布,它喜欢生活阳光充足的、温暖的浅海区域,以藻类植物、原生动物等为食,因此D符合题意;常年高温的火山和纬度较高的陆地,为陆地环境,不符合题意,排除AC;寒冷黑暗的深海不利于生物(包括三叶虫及其食物)生存,排除B。故选D。

生物起源于海洋,从海洋向陆地发展,生物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演化,因此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飚,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四幅景观图中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是()

A.①B.②C.③D.④

18.根据图②形态,判断当地常年盛行风向是()

A.西风B.北风C.南风D.东风

17.A18.A

根据材料《徐霞客游记》中描述的景观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多石林、石笋景观,地势起伏较大,符合徐霞客游记中的相关描述,而①图为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征,A正确;②是干旱地区的沙丘;③是干旱地区的风蚀蘑菇;④是峡谷,BCD错误。故选A。

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一般来说,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新月形沙丘的凸出方向,即为迎风坡,根据图中的方位图例“→E”所示图右侧为东,迎风坡的缓坡方向应朝西,所以当地的盛行风是以西风为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喀斯特地貌是指具有溶蚀能力的水(自然界的水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溶蚀能力)对于可溶性岩石(大多是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从而形成的地表以及地下形态的总称,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和四川西南部。

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的滹沱河冲积扇上。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A到B的表面物质组成可能是()

A.黏土--砾石--粉砂B.砾石--粉砂--黏土

C.砾石--黏土--粉砂D.粉砂--砾石--黏土

20.随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冲积扇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水土流失严重B.降水强度减小C.河流流速减弱D.土壤颗粒变大

21.滹沱河冲积扇为石家庄城市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是()

A.河运便利B.地势平坦C.远离水源D.洪涝频繁

19.B20.A21.B

根据材料“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可知,出山口处河流流速骤减,大的砾石先沉积,随流速进一步减慢,更小的泥沙、黏土依次沉积。根据海拔,由A到B,冲积扇堆积物的颗粒是逐渐变小的,颗粒按照粒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是砾石,粉砂、黏土,排除ACD。故选B。

冲积扇的成因是流水沉积。形成速度、规模与河流含沙量、降水强度、土壤性质关系密切。滹沱河流域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滹沱河上游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人口激增,过度垦殖,过度樵采现象普遍,植被遭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冲积扇的增长速度加快。A正确;降水强度减小,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小,冲积扇的增长速度减慢,B错误;河流流速减弱,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有利于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小,冲积扇的增长速度也减慢,C错误;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土壤颗粒不会变大,D错误。故选A。

滹沱河位于山前冲积扇,水量较小,河道不定,不利于航运,A错误;洪涝频繁不是为石家庄城市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D错误;离河流较近,农业灌溉便利,C错误;冲积扇地形平坦,便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B正确。故选B。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河沙作为建筑材料曾被大量使用,近年来国家对河道不合理采沙监管力度加强,一大批河沙厂(曾经出售河沙的地方,通过设备采沙船直接把沙子输送到该区域)不得不转移或转型。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段特征及废弃河沙厂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河沙资源最丰富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23.乙岸河滩比甲岸宽广,废弃河沙厂遗址位于甲岸的主要原因是()

A.甲岸地形平坦,利于沙场建设B.乙岸道路狭窄,交通不便

C.甲岸河道较深,利于采沙船停靠D.乙岸人口稠密,地租高昂

24.过度开采河沙会导致()

①水流形成漩涡,影响航运安全

②水生动植物受到伤害,破坏生态环境

③使河流防洪能力增强

④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⑤流水冲刷加剧,河堤侵蚀严重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①③④

22.B23.C24.C

甲乙丙地四处河流段中只有乙地位于河流的凸岸处,河流凸岸处水流速度缓慢,河流携带的泥沙易沉积,所以图中河沙资源最丰富的地点是乙地,B正确;甲地位于河流凹岸,河流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A错误;丙和丁河流段不是河流的凸岸,河流流速较乙地更快,泥沙沉积比乙地少,CD错误。故选B。

甲岸地处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泥沙不易沉积,河道较深,利于采沙船停靠,C正确;乙岸泥沙易沉积,地形相对更平坦,A错误;没有关于甲乙两岸的人口和道路宽度的信息,无法判断,排除BD选项。故选C。

过度开采河沙会破坏河床原有形态,可能会导致河流水形成漩涡,影响航运安全,①正确;河流的泥沙不仅仅是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之一,也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来源,所以过度开采河沙会使水生动植物受到伤害,破坏生态环境,②正确;不合理采沙会导致河流侵蚀加剧,不利于防洪,③错误,⑤正确;过度开采河沙导致下游河流携带泥沙减少,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④错误。①②⑤正确,故选C。

滥采河沙会危害桥梁及航运安全、影响防洪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影响道路安全、危害河流生态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下图是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25千米以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干洁空气的成分中,体积约占78%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干洁空气中体积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

27.干洁空气中有极少的二氧化碳和臭氧,下列关于两者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②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温度升高

③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近些年来,高纬地区易出现“臭氧空洞”现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5.A26.C27.B

干洁空气中,氮气体积约占总体积的78%,氧气体积约占总体积的21%,剩下的为二氧化碳、臭氧等其他气体,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据上题可知,干洁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总体积的21%,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主要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温度升高,①正确、②错误;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③正确;近些年来,高纬地区易出现“臭氧空洞”现象,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故选B。

低层大气指的是海拔在25千米以下的地球大气层。包括对流层和平流层中下部。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包括干洁空气(主要是氮气、氧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一般的报废卫星会在近地轨道上继续绕地球运动,为减少近地轨道的报废卫星对正常工作卫星的影响,科学家研制了离轨帆。卫星报废后,离轨帆展开(下图),增加了卫星受到的阻力,利于卫星减速降轨,使其在距地近百千米的大气层中开始销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报废卫星对正常工作卫星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遮挡光线B.干扰地球磁场C.增加撞击风险D.阻碍跟踪观测

29.加快报废卫星减速降轨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离轨帆受到的()

A.地球引力B.大气阻力C.太阳辐射D.地球内能

30.报废卫星开始销毁于()

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

28.C29.B30.D

一般的报废卫星会继续近地轨道上继续绕地运转,而失去使用功能的报废卫星数量的增多,会大大增加对于正常工作卫星的撞击风险,C正确;卫星体积小,遮挡光线、干扰地球磁场和阻碍跟踪观测的能力弱,ABD错误。故选C。

加快报废卫星减速降轨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离轨帆展开后,卫星受到的阻力,虽然高层大气稀薄,但仍有部分气体存在,对报废卫星施加反方向的阻力,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卫星运行轨道距离地面一般超过千米,属于高层大气,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年10月31日我国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了“梦天实验舱”,并且顺利实现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完成。下图为“轨道高度~km的中国空间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梦天实验舱”发射升空后到距地表50km的过程中气温变化规律是()

A.持续降低B.先降低,后升高C.持续增高D.先升高,后降低

32.梦天实验舱在对流层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弱B.太阳辐射减弱C.太阳辐射增强D.地面辐射增强

33.下列地理现象有可能影响中国空间站与地面信息交流的是()

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C.地震D.寒潮入侵

31.B32.A33.B

大气垂直分层由近地面到高空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千米,平流层是对流层顶部到50千米,50千米米以上为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故气温先下降后上升,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故随着高度升高,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空间站向地面传送信息是依靠电磁波,而太阳活动(包括太阳黑子、日珥、光斑、日冕、谱斑的出没和耀斑的爆发等)会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对信息传送造成干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有关。

在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一般为“上冷下热”,但有时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我们称逆温。下图为某地某时刻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4.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海拔越高受地面影响越小,气温越低B.②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出现逆温现象

C.③层中有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D.③层空气稀薄,无云雨现象

35.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B.抑制了①层空气的对流上升

C.增强了③层空气对流上升D.阻挡了①层空气的水平运动

34.A35.B

由图可知,①层随着海拔升高,受地面影响越小,气温越低,A正确;图示①②③层表示对流层,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而臭氧位于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BCD错误。故选A。

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与逆温有关,不是因为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A错误;读图可知,当逆温现象出现时,②层空气温度上热下冷,大气层结构稳定,抑制了①层空气对流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扩散,B正确;近地面污染物主要在①层,②层出现逆温对污染物扩散影响大,③层空气运动对污染物扩散影响不大,C错误;逆温主要是阻挡了空气对流运动,不会阻挡空气水平运动,D错误。故选B。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30分)

36.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年9月5日12时5,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59度,东经.08度。

(1)左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是:甲____乙____。

(2)泸定地震震源位于地球的哪个内部圈层?____,它与____组成岩石圈。

(3)右图中字母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____,其传播特点是____。

(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____。

A.

B.

C.

D.

(1)①.莫霍界面②.古登堡界面

(2)①.地壳②.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

(3)①.B②.只能在固态中传播(4)A

本题以地震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地球内部圈层、地震波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出图中甲为莫霍界面,乙是古登堡界面。

泸定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因此位于地壳。地壳与软流层以上上地幔顶部共同组成岩石圈。

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经过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经过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因此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B,其传播特点是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海底油气矿藏属于液态物质,遇到此物质,横波消失,故选A。

37.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层,其直接热源是____,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___(填“升高”或“降低”)。

(2)B是____层,其上层中的____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3)适合航空飞行的是____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____层;人造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主要是在____层运行(请填图中字母)。

(1)①.对流②.地面(辐射)③.降低

(2)①.平流②.臭氧

(3)①.B②.A③.C

本大题以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特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三层,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据图可知,A为离地面最近的大气层,为对流层;地面辐射是对流层直接热源,因此,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据图可知B位于12~50km,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为平流层,该层上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而使大气增温。

B层为平流层,该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高,适合航空飞行;A层为对流层,该层对流运动强烈,且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因此,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人造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主要在高层大气,C层在50km以上是高层大气。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津市宝坻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