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癌症、白血病等疾病频繁的发生,每当在新闻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报道就感到非常的痛心,而矛头分分指向装修污染。
这让很多新房装修的业主人心惶惶!
今年岁的小贝(化名)频繁感冒生病,刚开始家长以为孩子年纪小、抵抗力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症状越来越严重...
前些天,医院被确诊为白血病。经了解,小贝确诊前曾入住装修不满三个月的新房,医生考虑是装修材料里的甲醛影响了孩子的健康,诱发了白血病。
这个病实在是太凶险了,宝宝几乎每天都要抽血、扎针,经常要做骨穿。宝宝才三岁,真是受罪!
事发后,经过检测,他们所住的新房,甲醛严重超标!
孩子患了白血病,对于一个家庭就是晴天霹雳!
为什么如今大家都知道甲醛的危害,甲醛超标事件却仍然平平发生呢?
不是因为不重视清除甲醛工作,而是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正处在甲醛之中!
甲醛超过多少含量即为超标?甲醛检测为什么有两个标准?有什么区别?
甲醛浓度多少算超标,0.07还是0.08?关于甲醛你会不会有这些疑问?
GB/T-是质监总局、卫生部和环保总局在年发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年发布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两个标准都规定了室内甲醛浓度的参考标准。
两者有什么区别?
甲醛标准不同
GB/T-规定室内甲醛的安全限值为不超过0.08mg/m,
GB-规定一类建筑室内甲醛的标准
限值为不超过0.07mg/m,二类建筑室内甲醛的标准限值为不超过0.08mg/m。
两个标准的用途不同
一个用于入住,一个用于交房
GB/T-侧重干室内污染的检测治理
GB-主要用于建筑工程的验收,明确开发商和装修公司的责任。
那有人说了,0..08,所以是0.07的标准更严格吗?
其实不是
0.07是房间密闭1小时的室内甲醛的标准限值
0.08是在密闭12小时的前提下,规定的标准限值。
我们要知道室内的甲醛浓度处于一个叠加的状态,随着密闭时间增加,室内的甲醛浓度也在增加,而密闭12小时的甲醛浓度要远大于密闭1小时,所以其实0.08的标准更加严格。
我们在检测甲醛时要参照0.08的标准,如果在房间密闭12小时的前提下,检测的甲醛数值小于0.08就可以放心入住了。
只有新房存在甲醛吗?提到甲醛,大家第一反应是什么?
想必大家一定会想到一个词:“新房装修”。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品上都有甲醛的身影,比如油漆、家具、木地板,甚至一些不合格的书籍、家纺产品中。
甲醛无处不在
在我们家里,甲醛主要有种存在状态:
1、游离悬浮状态:当室内的的甲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当甲醛达到一定的浓度,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解决方法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室内通通风,让室内积累的甲醛和其他有害气体流通到室外。
2、吸附状态:吸附在墙面、家居、窗帘等物体上
在吸附状态下,甲醛会留在室内各处,藏的相当隐秘,而且还不易通过通风排到室外。
、结合状态:以酚/醛树脂、脲/醛/树脂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形式存在于板材内部
这些板材在使用过程中,会持续不断地发生分解,缓慢地释放出甲醛。
而且,甲醛的释放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持久。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装修材料中含的甲醛释放期一般为~15年。
也就是说,不只是新房中有甲醛,甚至它可以在我们家里待上十五六年!
很多人自认为甲醛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作为内行人的环境专家指出:屋内不起眼的几样便是甲醛大户,购买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冬季甲醛为什么会超标?有传言说冬天是一年四季室内甲醛污染最严重的季节。
1.冬季供暖,室内温度普遍偏高,加速甲醛释放。
现在是北方冬季供暖期。供暖后,室内温度一般达到20℃以上。此时,隐藏在涂料、地板和家具中的甲醛会大量释放。
2.保温,门窗紧闭,室内通风条件差。
进入冬季后,大多数人不愿意经常打开窗户通风,室内封闭,通风不良,导致室内空气不对流,室内积聚大量甲醛,冬季人们对有害气体嗅觉反应缓慢,因此,甲醛侵犯更严重。
.空气不对流,蒸汽积聚,室内相对湿度大。
湿度对甲醛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板材中的脲醛胶是由尿素和甲醛聚合反应生产的。当湿度增加时,当板材受潮时,脲醛胶会在水中分解成尿素和甲醛,从而增加板材中游离甲醛的含量,增加挥发性空气的含量。
室内材料的装修也是导致甲醛超标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冬天是搬新房子的繁忙季节。许多业主赶到新年或明年春节入住新房,装修污染无法有效分布。虽然很多人在装修时会使用绿色建筑材料,但仍存在隐患。
“甲醛大户”已爆出!"这5样"日用品别再买了,全是“甲醛源头”1.腻子
腻子粉本身是不含甲醛的,但有些工人为了省时省力,会在其中掺入建筑胶水,这里面就含有大量的甲醛,要是随着腻子刮上墙,那可真是害人不浅。所以尽量选择正规品牌的耐水型成品腻子,只兑水就能用。油工刮腻子时也一定要盯紧,绝对不能掺胶水。
2.床垫
一般来说,弹簧床垫几乎不可能产生甲醛,但表面若是覆盖上椰棕或乳胶,那就需要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