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笼罩在美国和加拿大西部上空的“高温穹顶”,没有什么减弱的迹象。被这种缓慢移动、强烈很大、非常稳定的高气压笼罩之下的地区,土地干旱、湖泊干涸、河流断流、地下水位降低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持续性的高温、缺水问题,使美国几千万人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不少人也因此失去了生命。
除了高温和缺水之外,美国西部随之而产生的森林、草原大火,其强度也不断增强,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给整个美洲大陆带去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连远隔数千公里的纽约都出现了严重空气污染。比如,今年美国西部所发生的最大火灾,来自俄勒冈州,已经烧毁了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波士顿到北卡罗来纳州,上空都笼罩着朦胧的天空,很多地区都拉响了空气质量警报。
火灾烟雾中的“致命”成分
其实,无论是自然界中所发生的森林、草原野火,还是建筑物因人为原因产生的火灾,在可燃物燃烧过程中,由于燃烧的不充分、不均衡性,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烟雾。这些烟雾的组成非常复杂,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细颗粒物所构成,主要成分包括燃烧材料燃烧时分解的固体微小颗粒、小液滴和有毒有害气体等。
有毒有害气体自然不必多说,吸入这些气体肯定会对身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而那些固体小颗粒以及小液滴物质,由于直径非常小,在吸入肺部之后,可以直接进入肺部的毛细气管,并最终进入到人体的血液循环中。为了更好地追踪和分析直径在2.5微米左右的微小颗粒,科学家们将这类物质称为PM2.5,与更大尺寸的颗粒物相比,PM2.5对人体来说更为危险。
当PM2.5物质被吸入身体之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立即做出反应,从而释放出与抵抗病毒相同的“自卫型”细胞,在此过程中会引发人体激烈的应激性反应。如果长时间吸入PM2.5超标的空气,那么从肺到肝脏,从血液到心脏,从神经末梢到大脑,等等各个方面,都将因持续的免疫反应而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损伤。
美国火灾烟雾造成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PM2.5是决定空气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空气其它组成成分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很多时候PM2.5则是造成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处在我国北方的小伙伴们应该深有感触,每天冬天空气质量由于各种原因下降时,超标的因子绝大多数都是PM2.5。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PM2.5作为衡量空气质量指数(AQI)的重要指标,在AQI分级标准中,普遍将低于的视为空气优良等级,而在-区间的视为轻度污染,在-间的为中度污染,高于的则确定为重度污染。
受美国西部森林大火的影响,美国西部很多州的AQI指数持续升高,有的区域长期保持在以上,而在近火区域,好多地方监测到的数值都达到了严重污染的级别。就连处于美国东部的纽约,在7月下旬的监测中,AQI也一度达到了,出现了中度污染,表明当时的空气质量,对于脆弱人群来说已经处于不安全的水平。
除此之外,据有关专家介绍,因火灾引发的烟雾,当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一旦使人们患上呼吸系统疾病或者感染,那么对于病毒的抵抗能力将大为减弱。之所以造成这一原因,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更多地承担的是与细颗粒物入侵作斗争,从某种意义来说,人体的免疫系统已经“分身乏术”了。
关于烟雾的致病原因,还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
根据美国先前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因长期暴露于野火浓烟之下而住院的人数,目前已经比0年上升了足足有10%的水平,而因其它空气污染问题住院的人数,仅仅上升了1%,这个数据的反差,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似乎表明野火浓烟产生的PM2.5,要比工业、汽车等其它来源产生的PM2.5毒性要大。
从目前来看,为什么会出现野火浓烟危害更大的情况,也就是说野火浓烟中的PM2.5为什么更具毒性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或许与之有关。
比如,野火浓烟中的PM2.5,吸附着一些对人体来说危险水平很高的重金属,例如锰、锌以及铅等,如果环境空气中存在着较高浓度的铅,那么会持续存在24小时以上,长时间的暴露于以铅为代表的重金属环境,那么无疑会加重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疾病甚至癌症发生的几率,同时也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一种因素则是身体和心理因素的双重影响。在野火肆虐之时,周边的群众不可避免地呼吸着受污染的空气,产生的最轻影响则是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看到自己长期居住的家园,被野火猛烈的摧残,森林、草原、农作物化为灰烬,一些建筑物被烈火焚毁,压力和焦虑率肯定会提高,在心理方面可能产生创伤后的应激障碍,从而加重身体疾病的程度。
在意识到美国野火及其浓烟危害的同时,我们也能做出一个判断,那就是要想减少因烟雾造成的空气污染程度,必须要减少野火的数量和规模。然而,由于美国野火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特别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引发的一系列全球变暖问题,最后通过“蝴蝶效应”波及到这些区域。
所以,真正要想达到降低野火的数量和规模,必须要从根源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以能源结构调整为主的气候应对问题,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而这又将是一个长期、复杂和艰巨的过程,需要每个国家、每个人的共同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