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报告精读CCAPP2021年度报告第二章
TUhjnbcbe - 2024/2/22 12:16:00

近日,CCAPP发布了《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年度报告。报告从五方面设定了18项指标,以逐步建立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治理理论体系,识别中国在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思路。以下为第一方面(报告第二章)——空气污染与天气气候条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空气污染与天气气候条件

《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

年度报告第二章:空气污染与天气气候条件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一方面,空气污染的形成、累积和消散与多种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气溶胶可通过改变大气辐射收支影响气候系统,进而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空气质量。

第二章设定了空气质量变化、不利气象条件变化和气候变化及其对空气污染的影响三项指标,以分析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之间的相互作用。

指标1:空气质量变化指标

逐年评估全国及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实时跟踪我国居民对于大气污染物的平均暴露水平是表征我国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最直接的基础指标。

指标分析

1.-年全国及重点区域PM2.5浓度下降显著,O3浓度持续上升

-年,全国及重点区域PM2.5浓度下降显著,但PM2.5污染负荷仍处于高位,秋冬季区域重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同时,O3浓度持续上升,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的重要因素(图1、图2)。PM2.5与O3协同控制成为下一阶段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任务。

图1.-年全国逐月O3日8小时滑动平均最大值第90百分位数平均浓度变化动图

图2.-年全国及重点区域O3日8小时滑动平均最大值第90百分位数三年滑动平均浓度

2.-年我国空气质量变化对居民污染物长短期暴露水平影响显著

空气污染的变化改变了我国居民对于污染物的长期和短期暴露水平。年我国居民PM2.5污染急性暴露水平明显改善,但O3污染呈现相反的态势。年全国人群PM2.5平均暴露水平(人口加权PM2.5浓度)为33.5μg/m,较年下降36.6%;全国人口加权平均的O3日最大8小时浓度第90百分位数为.3μg/m,较年上升13.8%(图3)。

图3.-年我国PM2.5和O3污染长期、短期暴露水平的变化

指标2:不利气象条件变化

空气污染的形成、累积和消散以及自然源排放与多种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如风速、辐射量、湿度变化等)。因此,分析不利气象条件对我国空气质量变化的影响将有助于更为科学精准地制定清洁空气*策。

指标分析

1.-年气象条件对全国及重点区域PM2.5和O3污染影响明显

-年间,京津冀、长三角、汾渭平原和成渝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条件指数(PLAM)呈总体下降趋势,气象条件变化对PM2.5污染总体偏有利。其中,四个重点地区年气象条件较年分别转好11%、13%、11%和5%。京津冀、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年的辐射量较年均有所下降,湿度明显上升,利于O3浓度出现年际下行波动。

指标3:气候变化及其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降水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对气溶胶污染有显著影响,同时,气溶胶变化也可通过改变大气辐射收支系统影响空气质量。

指标分析

1.气候变化对空气污染变化影响显著,但现有预估存在不确定性

研究表明,由气候变化直接导致的近地面气温上升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等问题对空气污染变化有显著影响;空气污染也与局地降水、温度和风速的瞬时到年际变化紧密相关。东亚冬季风、厄尔尼诺、北极海冰、欧亚积雪及关键区海温等大尺度气候因子异常亦会通过调整东亚大气环流影响我国空气污染的发生发展。但目前对未来PM2.5和O3污染预估的结果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选择开展进一步预估。

本章作者

尹志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召集人)

陈活泼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耿冠楠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助理研究员

胡建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马井会上海市气象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王志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报告下载方式:

复制链接至浏览器进入CCAPP官方网站,下载报告

1
查看完整版本: 报告精读CCAPP2021年度报告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