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自然界分为三大类,包括看得见的动物,植物以及看不见的微生物。
微生物再细分一下,又可分为细菌、病*、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八大类。对于人们来讲,其中最耳熟能详的就是病*。
那么什么是病*,病*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今天Dr.G就带大家来解密一下。
首先什么是病*呢?
病*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它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它的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当它进入宿主细胞后,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动,按照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
病*的各种形态鉴于病*的特殊性,如果在没有活细胞的可寄生的状态下,并不能在空气中长期生存。根据目前的研究,冠状病*在空气中只能存活2小时,但当温度相对较低时,可能会在皮肤表面存活超过3个小时,这也是为什么冬天比夏天更容易得流感的原因了。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病*的存活时间是存在差异的,比如目前的新冠病*能在室内物体表面上存活7天以上,但其致病性在24小时内会明显下降,因此电梯、钥匙和门把手等硬物都是病*携带者,需要更加小心。
病*增殖过程病*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其实,早在公元前二至三个世纪的印度和中国就有了关于天花病*的记录,但直到19世纪末,病*才被发现和鉴定。
年,病*之父路易斯·巴斯德提出了细菌理论(germtheory),他认为所有的感染性物质都能够被过滤除去并且可在培养基中生长。
年,法国微生物学家查理斯·尚柏朗(CharlesChamberland)受到巴斯德的启发,发明了一种细菌无法滤过的过滤器(Chamberland氏烛形滤器,其滤孔孔径小于细菌的大小),他利用这一过滤器就可以将液体中存在的细菌除去。
Chamberland氏烛形滤器但在年,俄国植物生理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有病的烟叶汁即使用过滤器过滤后,擦在无病的烟叶上仍能使好的叶子生病。通过这一现象,他推断一定有一种比细菌更小的微生物,能通过细菌过滤器而感染烟草。由于当时人们还没有“足够高明”的观察手段,所以没能看到这类比细菌更小、小到过滤器都阻拦不住的小微生物是什么样子。
直到年,荷兰微生物学家马丁乌斯·贝杰林克在重复了伊万诺夫斯基的实验后,发现了同一奇怪的现象,他开始相信这确实是一种人类从未发现过的新的感染性物质。除此之外,他还观察到这种微生物只在分裂的细胞中复制,由于他的实验没有显示这种病原的颗粒形态,因此他称之为ContagiumVivumFluidum(可溶的活菌),并进一步命名为Virus(病*),但他错误地认为病*是以液态形式存在的。
烟草花叶病*形态直到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后,德国生物化学家考舍于年观察到了烟草花叶病*的形态,并最终确认其为杆状颗粒,从而推翻了马丁乌斯·贝杰林克的错误认知。
从最初推定烟草花叶病*为滤过性病原体,到直接观察到这种滤过性病原体为一种亚微观颗粒,人类整整用了41年。这期间,科学家们为人类加深对病*的理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直到今天,人类与病*的斗争还未结束,无论是的SARS病*,还是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病*,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失,但Dr.G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战胜病*,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NorrbyE.NobelPrizesandtheemergingvirusconcept.Arch.Virol.,(6):–23.
2.CarlsonGA,HsiaoK,OeschB,WestawayD,PrusinerSB.Geneticsofprioninfections7:61–65..
3.Wilson,G.,RestrictionandModificationSystems,AnnualReviewofGenetics(),25:-.
4.病*的发现与研究历史.[-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