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复旦大学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在天
TUhjnbcbe - 2023/8/23 20:07:00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688851.html

来源/东方IC

复旦大学第四教学楼的楼顶,有一盏“长明灯”:这是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天台小屋,狭窄的空间里堆满了各种仪器,一根根采样管透过气窗伸到户外。这是一个24小时运转的空气监测站——由复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领衔的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找出空气污染物源头

雾霾、PM2.5,无疑都是近年来最显眼的网络热词。如何化解雾霾?关键是实时捕捉到大气中气体和颗粒物的成分及变化,找出空气中污染物的源头和形成机制。年,复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琳率领的一支团队进驻这间小屋,监测站开始日夜不停地运作,每天,不管是天黑还是黎明,这里都在实时采集大气样本,随后在电脑上实时展示着观测数据的变化。那些跳动的数字看起来毫无意义,但通过后期软件处理后就能揭示隐藏在大气中的“秘密”。

一晃4年,谁也不曾想到,小小的屋顶平台竟然“飞”出重大成果:年7月20日,王琳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发表论文《中国典型超大城市的硫酸—二甲胺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首次发现并证实了我国典型城市上海大气中的硫酸—二甲胺—水三元成核现象,指出在上海城市大气中,气体硫酸分子、二甲胺分子和水分子三者是形成大气新粒子的主要来源,揭示了上海大气污染纳米微细粒子形成,也就是所谓大气新粒子形成的化学机制,这也许会成为未来破解上海城市空气污染的关键点。

在此之前,污染城市大气中的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的化学与物理机制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人们一直对大气纳米微细颗粒的来源存在争议。对于自己团队的发现,王琳给出了一个比喻:“这相当于我们从倍于地球人口数的气体分子中找出了最关键的那2个,一个是硫酸分子,另一个是二甲胺分子,它们碰到一起,就可能发生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复旦大学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