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同步习题精练一、
1.给下列文段的字注音。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
)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
)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
)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
)着一种热情。
1.zhì zhào pēn làn
2.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镐头
嗥鸣
涌跃
斑斓
B.缠绕
土壤
污秽
默契
C.怪诞
田垄
高梁
标直
D.亘古
奔弛
呻吟
耻辱
2.B解析:A项“涌”应为“踊”;C项“梁”应为“粱”;D项“弛”应为“驰”。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写于________十周年,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有长篇小说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等。课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九·一八事变端木蕻良曹汉文《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4.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1)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________。
(2)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________。
(3)禾稻的香气是________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A.平静 飘荡 热烈
B.安静 飘起 热烈
C.平静 飘起 强烈D.安静 飘荡 强烈
4.C。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②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③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
④故乡的土壤是香的。
⑤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⑥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
A.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⑥⑤①③②
C.④③②⑥⑤①
D.⑥①⑤②③④
5.B解析:句④是总领句,句⑥和句③分别说明了两个季节的情形,而句⑤和句①又是承接句⑥的,句②是承接句③而展开的。
6.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C.题目“土地的誓言”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D.本文的写作时间是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
6.D解析:本文的写作时间是“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时。
二、问答题
7.请概括课文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而战斗而牺牲。
8.文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其用意是什么?
8.有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抓住这些特点,能充分体会到东北地域之广阔与物产之丰富。这些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9.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9.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10.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怎样的思想感情?
11.从全文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表现了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