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使全球新冠死亡人数增加15%
10月26日发表于《心血管研究》(CardiovascularResearch)的一项研究指出,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中会增加死于新冠的风险。基于今年6月第三周全球大流行数据的估算,研究人员发现,全球新冠死亡病例中,约15%的病例可以归因于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的环境中,这一比例在东亚高达27%。被吸入的PM2.5颗粒物由肺部转移至血管后,会导致炎症反应和严重的氧化应激,引起动脉内壁受损,从而导致动脉变窄、变硬,新冠病*对血管造成的损害与此类似。
科学家首次在月球表面阳光照射区域探测到水分子
图片来源:NatureAstronomy10月26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NatureAstronomy)杂志的两项研究确认了月球阳光照射的区域中存在分子水,说明月球上的水不仅存在于永久阴影区。两个美国科学家团队分别探测了月球上的水分子以及可稳定捕获水的区域,发现月球上约有4万平方千米的表面具有捕获水的能力。月球表面的水是通过各种高效过程产生或被捕获的,而且可能储存在月球两极的“冷阱”中,水分子的发现对未来探月任务前往探访这些潜在的冰储层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首个基因编辑疗法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
近日,博雅辑因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已经受理其针对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编辑疗法产品ET-01(受理号:CXSL),即CRISPR/Cas9基因修饰BCL11A红系增强子的自体CD34+造血干祖细胞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这是中国首个获药品审评中心受理的基因编辑疗法临床试验申请。据介绍,此项临床试验计划在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中评价ET-01单次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人类胚胎中使用CRISPR,可能致使整条染色体消失
10月29日,发表于《细胞》(Cell)的一篇研究中,科学家们尝试在人类胚胎发育早期用CRISPR编辑基因,结果发现一些胚胎出现大部分或整条染色体消失,并且这种丢失的情况非常频繁。科学家希望这些具有警示性的发现能够阻止CRISPR技术过早地应用于临床。
“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年10月28日22时,“天问一号”探测器8台25N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顺利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并在轨标定了25N发动机的实际性能。实施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是为了在深空机动后,对转移轨道再次进行微量调整,使火星探测器按照预定时间与火星交会。截至目前,“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97天,距离地球约万千米,飞行路程约2.56亿千米。
科研人员“减负行动2.0”公布
10月28日,科技部公布《关于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的通知》,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持续组织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简称“减负行动2.0”)。希望在1.0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减负,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创新绩效,更好发挥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北京新发地市场疫情源头最新结论,可能是境外疫情高发区的冷链进口食品
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ScienceReview)发文,初步确定综合交易大厅地下一层(牛羊肉大厅)水产区S14号摊位售卖的冰鲜三文鱼可能是感染的源头。将高质量病*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提示来自境外疫情高发区的冷链进口食品极有可能为本次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病*源头。来源:科技日报、环球科学、澎湃新闻、科学网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