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开窗通风和空气净化器,哪个才是病毒气溶胶 [复制链接]

1#

(注:文中部分数据需上标、下标,但受格式限制无法显示,非编辑失误,阅读时请多加留意)

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广州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已经过万,广州的朋友们不至于说恐慌,但早茶肯定是没那么香了(也可能根本就没地方吃)……

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大家都有所耳闻。而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能力之强,更是惊人:流调中发现,仅隔80秒与病例经过同一地方,就可完成感染。而封闭的场所,更容易导致感染。

有人要说了,气溶胶就像没有物质的爱情,风一吹就散了,那我开窗通风还不行吗?再不行我加把风扇呢?

保持新鲜空气流通,确实可以稀释病毒浓度。但并非所有建筑都具备良好的换气功能。包括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在内,不少城市的住宅存在距离近、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自然对流不过是污染空气通过公共密闭通道从一个房间流向另一个房间。

你以为是通风,其实是「通敌」。

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奚传武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在接触空气中的新冠病毒颗粒后感染的概率大约为每次接触感染1次。而接触新冠病毒阳性物体表面后感染的概率则非常之低,每10万次接触仅有1次感染。

对于家里通风条件不佳的朋友,要防止病毒在空气中的感染,采用具备去除病毒气溶胶功能的空气净化器,是更优的选择。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需要,以及空气净化技术的迭代升级,不少空气净化器也配置了去除病毒气溶胶的功能。但去除效果好不好,可能是大家心里一个顾虑。

而国标《空气净化器》在版最新修订中,也考虑到这点,并给出明确的病毒气溶胶去除效果检测方法。目前,国际上仅我国GB/T-《空气净化器》及日本JEM《家庭用空气净化器》给出检测方法。

针对病毒气溶胶去除效果的检测方法,记载在GB/T-《空气净化器》附录H(规范性)中,内容洋洋洒洒余字,非专业人员怕是容易望而兴叹。为了防止大家在学习时CPU负载过高,中科检测专家组梳理了其中关键核心点,帮助大家迅速掌握理解,并融汇到实际操作中。

试验原理

1)病毒去除率:在密闭试验舱内发生病毒气溶胶,在空气净化器除病毒功能运行特定时间后,采集试验舱内和对照试验舱的空气,对病毒滴度进行计算,比较病毒的减少程度。

2)对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的评价:通过模拟移舱试验,对其在经病毒试验后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进行评价。

试验要求

1)去除率:在规定条件下的病毒去除率不应低于99.9%(明示具备除病毒功能)。

注:测试时间不超过1h,测试空间为净化器颗粒物CADR对应试验舱容积。

2)移舱检出限:对病毒的去除测试后进行移舱检出限测试,应未检出。

试验条件

目标病毒

1)噬菌体病毒:Phi-X、MS2;

▲Phi-X模式图

2)流感病毒毒株:H1N1(A/PR/8/34)、H3N2(A/HongKong/8/68)。

▲H1N1流感病毒模式图

注1:如明示具有除病毒功能的净化器,至少选取规定的一种病毒进行试验。

注2:如选用其他试验病毒,实验室应具备与其危害性相适应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不涉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的第一类和第二类病毒。

试验空间

容积为相邻的一对30m3(适用于颗粒物洁净空气量不小于30m3/h);

3m3(适用于颗粒物洁净空气量10~30m3/h)。

试验时间:最长运行时间1h。

采样方式:液体撞击式采样。

滴度测定:噬菌体采用噬斑法;

流感病毒采用细胞感染法(TCID50法或空斑法)

结果计算

病毒去除率按照公式:

式中:

Kt—病毒去除率;

V1—试验组试验前病毒滴度,单位为噬斑形成单位每立方米(PFU/m3)或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每立方米(TCID50/m3);

V2—试验组试验后病毒滴度,单位为噬斑形成单位每立方米(PFU/m3)或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每立方米(TCID50/m3)。

Nt—对照组中空气中病毒的自然衰亡率,按照公式:

式中:

V0—对照组试验前病毒滴度,单位为噬斑形成单位每立方米(PFU/m3)或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每立方米(TCID50/m3);

Vt—对照组试验后病毒滴度,单位为噬斑形成单位每立方米(PFU/m3)或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每立方米(TCID50/m3)。

试验应重复3次,分别计算病毒去除率,以3次试验病毒去除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检验结果。

模拟二次污染释放量

选用噬菌体病毒作为代表性病毒,采用移舱试验法。在15min内转移至相邻的洁净度达万级以上的试验舱,并开启净化器最高档和舱内搅拌风扇,运行30min后立即采样,所采集的样本进行滴度测定,所测滴度即为释放值。

关于中科检测

全面+权威解读版《空气净化器》,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

在消毒液中灭亡,还是在消毒液中畅泳?消毒液真的能杀灭病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