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我们会发现,空气中的灰尘似乎比其他季节少了很多。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冬天下雪,雪花把灰尘都带走了吗?其实不然,冬天空气中的灰尘少,主要是因为:
冬季植被凋落,土壤湿润
我们知道,春夏秋三季,植被茂盛,树叶、花朵、果实等都会掉落在地面上,形成一层厚厚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在风吹日晒下,会逐渐分解、干燥、碎裂,产生大量的细小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就是我们常说的灰尘,它们会随着风的吹动,飘散在空气中。
而到了冬天,植被凋落的程度减少了,地面上的有机物质也相应减少了。同时,冬季降水增多,土壤湿润度增加,这样就使得地面上的颗粒物更难被风吹起来。因此,冬季空气中的灰尘来源就相对减少了。
冬季气温低,空气密度大
我们还知道,空气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和运动速度。当温度升高时,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运动速度加快;当温度降低时,分子之间的距离缩小,运动速度减慢。这就导致了空气密度的变化。温度越高,空气密度越小;温度越低,空气密度越大。
那么空气密度和灰尘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很简单,当空气密度大时,空气对灰尘的承载力就小;当空气密度小时,空气对灰尘的承载力就大。也就是说,在同样的风力条件下,温度低时,灰尘更容易沉降在地面上;温度高时,灰尘更容易悬浮在空气中。
在冬季,由于气温低,空气密度大,灰尘更难被风吹起来,并且更容易沉降下来。这样一来,冬季空气中的灰尘含量就相对减少了。
冬季雾霾天多
虽然冬季空气中的灰尘少了,但并不意味着冬季空气质量就好了。相反,在冬季我们经常会遇到雾霾天气。雾霾是由于大量的污染物和水汽在稳定的大气层结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混合现象。雾霾中含有很多细微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很大的危害。
那么为什么冬季雾霾天多呢?
一是排放增加。冬季由于取暖、烧煤等原因,人为排放的污染物会增加很多。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煤炭消费占比较高,在没有有效控制和治理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硫化物等污染物。
二是扩散条件差。冬季由于辐射逆温、静稳天气等原因,大气层结比较稳定,并且边界层高度较低。这样就使得污染物难以向上向外扩散,并且容易在近地面积聚。同时,在污染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还会出现双向反馈机制:污染物削弱太阳辐射到达地面,抑制边界层发展;边界层发展受阻又使得污染物稀释能力下降。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是水汽增多。冬季由于降水增多、湿度增高等原因,在逆温层结条件下容易形成大雾。而雾中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吸湿性颗粒物,在光化学反应作用下会生成更多的二次污染物,并且使得能见度进一步降低。
在冬季我们虽然看不到太多的灰尘飞扬在空中,但却看到了更多的雾霾笼罩在城市上方。这说明了冬季空气质量并不好,并且需要我们采取更多有效措施来改善和保护。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要从源头上控制排放量。比如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炭取暖;加强机动车、工业企业等排放源监管;推广节能环保技术等。
要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比如建立完善的监测预报系统;及时发布雾霾预警信息;实施限行限产等应急措施等。
要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比如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消费;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等。
在冬季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上空气中灰尘少了就松懈下来,并且要认识到雾霾对我们生活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并且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来改善环境质量。让我们一起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