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批示精神,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入推动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但由于产业布局,能源结构和交通结构等结构性问题突出,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远超环境容量,加之受不利气象条件和区位地形,区域传输等因素影响,空气改善压力凸显。特别是在秋冬季期间,咸阳、渭南和西安等城市在全国68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相对靠后,大气治理形势依然严峻,这已成为制约陕西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提升的瓶颈之一。
变化数据
根据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数据显示,年月,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5.68,同比降低改善4.%;平均优良天数比例48.7%(5.天),同比减少8.3%;PM2.5平均浓度82微克/立方米,同比升高加重8.8%;PM0平均浓度98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改善3.3%;O3平均浓度83微克/立方米,同比升高加重9.2%;SO2平均浓度0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改善33.3%;NO2平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改善28.3%;CO平均浓度.7毫克/立方米,同比降低改善5.6%。其中,作为重点区域的关中7市区综合指数平均6.59,同比升高变差2.0%;平均优良天数比例29.0%(9.0天),同比减少23.%;PM2.5平均浓度99微克/立方米,同比升高加重26.9%。
成因分析
一是不利地形让污染物难以扩散,不利气象条件加重污染。
陕西关中地区五城(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和宝鸡)2区(西咸新区和杨陵区)均处于渭河谷地,北部有*土高原,南部有秦岭山地,呈东宽西窄喇叭口形盆地,冬季主要盛行东北风或东风,污染物进入关中境内之后,受地形阻挡污染物不易扩散,成为全国重污染多发地区之一。加之受静稳、逆温、湿度增加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关中地区在秋冬季(特别是2月到次年3月之间)重污染天呈现高发状态。
二是污染物跨区域传输加剧污染的形成。
冬季关中地区盛行东北风或东风,上风向地区产生的污染物随风跨区域传输到渭河谷地。西安、渭南、咸阳以及西咸、杨凌受影响相对显著。关中地区除了各地市自身污染排放之外以及区域性污染影响之外,还受到邻近区域的跨区域传输影响。目前,无论是关中地区范围,还是汾渭平原地区,尽管已经建立了区域协作小组机制,但是联防联控依然力度不足,深度不够。
三是能源和产业等结构性问题未发生根本好转,本地区自身污染物排放的贡献不容乐观。
关中地区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成为区域大气质量改善的困局。
最近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西安受疫情影响“封城”期间,虽然大部分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停摆”,但是一些涉及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保障类工业生产却不能暂停,诸如发电、供暖、垃圾焚烧等污染排放量较大的企业还必须正常生产。简言之,除了这些保障社会基础功能的“刚性污染排放”之外,疫情防控期间西安的污染减排实际上已经“减无可减”,甚至比最严格的一级红色应急管控还要彻底。但即使这种情况,却依然连续遭遇重污染天气,年月份西安空气PM2.5月均浓度0微克/立方米,比年月份同比升高加重32.5%,空气质量在全国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倒数二十一位。
关中盆地虽然“坑小盆浅”,但却密布高污染排放企业,分布着三十多家火电以及众多的集中供热站,还有大型甚至超大型的煤化工、石油化工、钢铁等工业污染源。未来,本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依然与工业布局和能源结构密切有关。
四是关中地区跨区域联动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机制保障。
大气污染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外部性和跨越行*边界等特点,传统的属地治理模式无法解决重复治理和传输污染问题。陕西关中地区作为汾渭平原地区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这样的挑战。关中地区的大气治理成效不仅在于局地的改善,更需要同山西、河南等加强跨行*区的联动。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不同,汾渭平原地区目前尚未有区域法律机制的支撑,制约着跨区域协同联动的效能。
五是本地区公众生态环保意识和行为改变还存在提升空间。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关中地区公众的参与度还存在较大差距。本地区公众对于空气质量的认知依然以PM2.5为主,对于臭氧、新污染物等有关因子的认知还亟待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密集出台的新标准,新*策,需要有更及时的学习和理解,引导公众的参与不断提升。
建议
一、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打铁还需自身硬。关中地区大气治理首先需要从自身找原因,找空间。随着近年来一系列强有力的*策措施的出台,关中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显著,但是未来的改善难度反而会比京津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更大,唯有扎实地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上找出路。在双碳背景之下,关中地区需要统筹污染防治和降碳协同,PM2.5治理和臭氧治理协同,传统污染物治理和新污染物防治协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控制“两高”项目在关中地区布局。
二、对现行的空气质量考核评价标准适时进行优化调整,以便更加科学地决策。
改变单纯以优良天数比例增加,来评价考核城市空气质量成效,客观认识到空气质量改善存在波动性,但整体趋好的事实。沙尘天气和新污染物同样需要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