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正规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本文来源:成都发布」
自11月10日起,四川盆地遭遇今年秋冬季第一轮区域性污染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此次污染到底由什么原因引起?
又该从哪些方面来应对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张远航
解读本轮重污染天气的污染成因
和应对建议
污染成因是什么?
污染物长时间累积是主要因素
从11月10日起,四川盆地转为多云天气,进入静稳气象状态,垂直和水平扩散条件较差,长时间的污染累积叠加区域污染物输入,是本轮重污染天气发生的主要因素。
“从本轮污染的特征看,主要呈现以成都为中心的区域性污染、二次污染突出、局地排放影响大的特点。”张远航说,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腹地,地形和大气边界层情况复杂,盆地内气流的局部环流,对污染物的迁移、累积和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来自西南的暖湿气流在盆地内堆积,相对湿度较高,多云雾天,逆温层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导致大气层结多处于稳定状态,边界层高度低,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污染呈多发态势。”
气象条件是外因,区域污染排放量大是内因。成都市机动车保有量大,建设施工机械使用强度高,加之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站点早晚高峰时段机动车出行量增加,尾气中排放的二氧化氮浓度持续处于高位,在静稳高湿的气象条件下,氮氧化物快速转化为硝酸盐,这是PM2.5快速升高的主要原因。
如何应对?
联防联控、协同减排是关键
“数据显示,硝酸盐对PM2.5贡献高达20-40%。”张远航说,因此,在接下来的大气污染防控中,需要推进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控制,做到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协同减排。
总体来看,要遵循成都平原城市联防联控、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总体思路。“如果几个城市联动起来、携手治气,那么,将有效减缓污染累积速率。”张远航说,其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