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罗瑶记者陈新
年,在长沙市委市*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稳步推进“大气五条”,常态实施“六控十严禁”,聚焦移动源、扬尘源、工业源等重点领域强力攻坚,协同防控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污染,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标志性、历史性突破,细颗粒物(PM2.5)较年大幅下降11.6%,年均浓度首次实现“30+”,为38微克/立方米,在31个省会城市中排名前进5位。市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长沙蓝”的底色更纯、含金量更足了。
PM2.5浓度较年下降54.2%
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年,长沙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天,优良率达82.7%。其中,一级优天数为天,较年增加22天;重污染天数2天,较年减少5天。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浓度分别为38μg/m3,50μg/m3、24μg/m3,分别较年下降11.6%、3.8%、17.2%。SO2、CO持续保持个位数的极低浓度水平。
与年相比,PM2.5浓度下降54.2%,创十年来最低水平,使长沙市离“十四五”期间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的标准目标更进了一步。
共治格局夯实攻坚定力
大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持续下降,是长沙久久为功,合力共治的结果体现。
高位推动。长沙市委市*府年初把空气质量改善作为实施“强省会”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系统谋划、强力推进,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多次深入一线调研督导蓝天保卫战工作。同时,长沙出台《长沙市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年长沙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部署蓝天保卫战工作。
高频调度。坚持书记、市长季讲评、分管副市长月调度、市蓝天办周例会、日会商工作机制,及时调度和有效推进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污染天气应对、秋冬季百日攻坚等工作。
高效推进。建立市直单位定期评价制,优化区县(市)空气质量考核细则,强化专项督查和宣传引导,坚持三级执法两级巡查,有力传导治污压力,形成了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持续保持全面发力、协调联动、群策群力的攻坚态势。
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
大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持续下降,与长沙积极推动产业升级有着密切关系。
积极推动交通运输结构绿色发展。通过资金补贴、优化路权、完善配套设施、停车优惠等*策推广新能源车,完善绿色出行网络,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全市纯电动公交车占比达70.8%;巡游出租车全部为纯电动车和清洁能源车,网约出租车纯电动占比达70.5%,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里程突破公里,主城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近75%。大力发展公铁、铁水等多式联运,长沙新港(三期)铁路专用线项目全线铺轨贯通。
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7家企业认定为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金霞经开区、华腾医药等38家企业、星邦智能等8家企业、易净环保等26家企业产品评定为年省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绿色设计产品;4家企业技术产品入选省节能节水“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推广目录。65家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22条砖瓦轮窑生产线已全部淘汰退出。
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绿色发展。全市光伏装机规模超兆瓦,风电装机规模达兆瓦,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超兆瓦,总计新能源装机规模超兆瓦。
“三个治污”强化污染减排
大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持续下降,离不开强有力的攻坚。
深入推进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全省率先出台《关于长沙市国Ⅲ及以下柴油货车通行管理的通告》,淘汰老旧车台;开展成品油市场“打非治违”百日行动,销售端、使用端油品质量抽检批次,查处非法成品油窝点5处;重点路段、区域、隧道进出口等安装高压喷淋设施88处;安装重型柴油货车远程在线监控系统(OBD)套、机动车黑烟电子抓拍设施11套,推进用车大户环保智能门禁系统安装和联网工作,家用车大户自愿签订环保用车承诺书。建立以路检路查、入户检查、油品抽测和电警抓拍、遥感监测、黑烟抓拍、OBD监控、环保智能门禁、机动车环保监测等人防技防综合手段的最严机动车污染监管体系。
深入推进臭氧污染防治攻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查整治,整改问题个。完成工业窑炉、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项目个(子项目);申报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项目15个,争取资金万元;帮扶指导工业涂装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家;持续推进重点行业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家企业实施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应用项目;推广“绿岛”项目,建成1个,启动2个。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累计减排量分别达2吨、.6吨。
深入推进扬尘污染治理。推动出台《长沙市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专项实施工作方案(-年)》,优化11类工地扬尘污染防治8个%标准,规模以上工地视频监控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基本全覆盖。聚焦施工工地、道路、运输等领域常态开展扬尘专项整治月(周)行动。深化“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深度保洁和道路积尘走航监测评价机制,采用人机配合,“地毯式”推进的方式,全面精细清洗主次支路的人行道、路沿石、隔离护栏、标线,确保道路见底色。
严格监管执法。持续坚持“三级执法、两级巡查”,市区两级领导带队巡查次,检查点位个,交办问题个;交办网格化问题个,汇总负面清单问题1个;各级各部门开展专项执法、联合执法、交叉执法,查处各类涉气违法案件3.18万余起,罚款1.01亿余元,曝光典型案例31起。
科技支撑有效应对污染天气
科学治理,科技支撑,让长沙打赢蓝天保卫战找到了有效路径。
强化科学研究和能力建设。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签署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入开展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治理“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组织院士、专家座谈“会诊”2次,加快推进空气质量提升保障服务、街镇标准站建设项目。
强化预警预报和应急应对。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3次和轻微污染天气应急管控29次,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制定《重点区域轻微污染天气分类分级管控清单》,强化精细化和差异化管控,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浓度和污染程度。
强化特护期大气污染防治。组织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推进柴油车、油品质量、扬尘、工业企业、物流园区等五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组建百日攻坚行动决策支撑小组,实行PM2.5浓度“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考核机制,每日发布早讯、晚报,提升攻坚精准度,年四季度空气质量创历史最优,中度及以上污染天零发生,其中,11月空气质量创历年最优,优良天数达29天,其中一级优天数达12天。
一审:封豪
二审:张福芳
三审:谭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