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烟囱净悄悄静稳天青岛空气质量依然良 [复制链接]

1#

16日凌晨开始,岛城正式进入供暖季,各大热企将暖流送进千家万户,而气温却没有明显下降,岛城天空延续着最近几天的态势,依旧微风不寒、晴空暖阳。放在此前,静稳天气加上燃煤供暖,人们就要担心会不会出现污染天气?而前昨两日,岛城空气质量都是良好甚至优,这是为什么?记者了解到,去年采暖季我市交上了首次实现重污染天气归零的成绩单,加上近几年全市积极推进“煤改气”工程,让岛城“气质”越来越好。

烟囱不冒烟了。

热企改“气”更清洁环保

作为工业大市,过去燃煤在青岛能源消耗中占比较高,市民喜欢用含硫量较高的大烟散煤,再加上市区多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因此,每到供暖季,对岛城生态环境部门来说都是一场事关空气质量状况的“大考”。年,在全国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排名中,青岛位列较差城市第八位。为改变空气污染局面,青岛市大力推广使用添加固硫剂的型煤以取代散煤,将分散供热改为集中供热,并将一些污染较重的企业迁出市区。经过治理,青岛市在年就摘掉了“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

这两天,要不是家里暖气热乎了,青岛中青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孙丽敏还不知道已进入供暖季了。往年,她都是根据单位对面南京路热电厂的大烟囱来判断是否供暖。但如今,南京路热电厂的两根大烟囱已经不冒烟了。同样不冒烟的,还有位于城阳区的青岛顺安热电有限公司,作为城阳最大供热企业,不少居民经过时都很纳闷:“不是开始供暖了吗,怎么烟囱不冒烟呢?”

张启波(左)和同事付昱唅检查东亿热电煤场

供热企业常是能耗大户,顺安热电与清华大学团队合作,在原吸收式热泵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电动压缩式热泵深度回收烟气余热,将烟气温度从25℃降至15℃左右,彻底将余热“吃干榨净”,并通过烟气的二次洗涤和降温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系统性节能降碳。“回收后,烟囱就很少冒烟了,市民从外面看还以为我们没工作呢。”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变化的背后,是绿色青岛“煤改气”工程的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加速推进。从去年开始,青岛市最大规模的“煤改气”工程重点项目——青岛能源热电集团徐家东山热源替代项目成功投产试运行,相比较燃煤锅炉,燃气锅炉更环保,自动化程度更高。

市南区在供暖前将麦岛7座供热燃煤锅炉改为4台新式燃气锅炉,在全市首个实现区域内在统实物燃煤量为零。

对那些仍在燃煤供热的企业来说,正式供暖后,企业相应治污设施运行如何,也牵动着生态环境人员的心。16日上午,市生态环境局崂山分局监察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张启波和同事付昱唅来到东亿热电储煤厂和控制室,检查扬尘控制工作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并查看在线监控设施运行情况。

减少燃煤提升城市气质

为助力碳中和、碳达峰,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从去年开始,我市对市内三区热源项目实施“煤改气”,分三批对40余处燃煤热源替代改造。我市“煤改气”全部实施完成后,仅市内三区每年就可减少煤炭消耗万吨、粉尘排放63吨、氮氧化物吨、煤渣13.5万吨;减少约6万辆次重型货车运输以及煤场扬尘污染。与燃煤供暖相比,在维持市内三区供热量不变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约85万吨,降低约50%。

翻看近10年来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青岛蓝天白云比例不断提升。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两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达到了天,空气质量优良率比年提高12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分别比年改善57.6%和47.7%,均为年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以来最好水平。(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徐美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