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微克/立方米,广州市PM2.5年均浓度实现连续三年稳定达标,“广州蓝”这张城市名片更加靓丽。8日,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年全市空气环境质量的“成绩单”,其中PM2.5年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是自年国家正式对PM2.5进行考核以来的最好水平,也是目前全国9个中心城市中最优。
南方日报记者冯艳丹通讯员穗环宣
1蓝天白云经常刷爆朋友圈
PM2.5降至30微克/立方米
“随手一拍就是大片。”近年来,“广州蓝”越来越多、空气越变越好是很多广州市民的共同感受,广州的蓝天白云经常刷爆朋友圈。
监测显示,年广州市优良天数为天,占比80.3%。其中优天数为93天,二级良天数为天。年,广州市PM2.5仅超标3天,较年减少16天,较年减少76天。这意味着,广州已连续两年消除重度污染及严重污染。
国家对PM2.5正式进行考核从年开始,设定的达标线——即二级标准是35微克/立方米。当年,广州的PM2.5年均浓度达到53微克/立方米。当时不少业内专家认为,一个像广州这样一个超大型城市,PM2.5浓度每年要下降一两个微克都非常困难,十几个微克至少需要十年才能“攻克”。
然而六年过去了,广州用数据证明实力,PM2.5浓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并在年实现达标。年PM2.5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年在整体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广州的PM2.5年均浓度持续达标,同样为35微克/立方米。广州连续两年达标。
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但整体气象条件却较为不利,尤其是下半年干旱少雨。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以PM2.5治理为重点,持续深化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广州印发实施了《广州市蓝天保卫战年作战方案》,市委组织11个督导组深入基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等“四治”工作综合督导,市领导定期召开治气工作调度会。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年广州市PM2.5、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和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分别为30、53、45、7、微克/立方米和1.2毫克/立方米。其中,PM2.5连续三年稳定达标,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达标,远低于国家标准。
年广州的PM2.5浓度仍然比年下降5微克之多,实现PM2.5连续三年稳定达标。这不仅是自年国家正式对PM2.5进行考核以来的最好水平,放眼全国也是9个中心城市中最优。
2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严查工地扬尘和散乱污场所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背后,广州都作了哪些努力?一组数据可以证明:燃煤锅炉由多台下降至30台,燃煤消耗从万吨降至万吨;公交车实现纯电动化,纯电动出租车达辆;年整治挥发性有机物企业余家,为控扬尘巡查建筑工地5万多次。
这意味着,广州市在夯实燃煤锅炉整治成效,推进移动源污染控制,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整治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成效。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夯实燃煤锅炉整治成效。年,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现已实现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超洁净排放”改造全覆盖。制定实施《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环境管理的通告》,全市行政区均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年关停广州发电厂、旺隆电厂8台燃煤机组,年关停黄埔电厂五号机组,要求65蒸吨以下非集中供热燃煤锅炉全部淘汰或改燃清洁能源,开展生物质成型燃料产品质量执法检查余次,监督性监测余次。
经过大力整治,广州市燃煤锅炉由“十二五”初的约台下降至仅剩30台在用燃煤锅炉或发电机组、台生物质锅炉,生物质锅炉全部安装在线监控监测设施。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总量逐年递减,从年的万吨下降至年11月的万吨,二氧化硫年均浓度由4年的77微克/立方米下降至年的20微克/立方米,年进一步下降至7微克/立方米。
持续推进移动源污染控制显成效。年底实现公交电动化,累计推广应用纯电动公交车台,成为国内唯一荣获国际C40城市绿色技术奖的城市。年全力推进出租车纯电动化,纯电动出租车达辆;关停市中心3个客运站,降低重点区域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刚洗过的车在广汕路开一圈回来又得重新洗车。由于广汕路沿线正在进行拓宽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这只是扬尘污染的一个缩影。年9月以来,广州全市较大面积无雨日已达余天,环境空气质量特别是PM10改善面临巨大压力。
为此,广州持续开展扬尘污染控制专项行动,重点巡查工地、道路扬尘。住房城乡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每天检查约个工地,督促落实扬尘污染防治“六个%要求”。利用无人机开展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情况巡查,研发扬尘监管APP,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扬尘控制机制,年镇街环保监督员利用APP巡查建设工程5万余次。全市余台环卫作业车辆每天对道路进行机械化清扫、高压冲洗,城市公路及主干道机扫作业率达到%。同时,广州市大力整治“散乱污”场所,年1-11月完成“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约3.8万个。
此外,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年按照关停搬迁一批、停止喷涂作业一批、深度治理一批的思路,分类整治完成家机动车维修企业;委托第三方开展走航监测,走航区域涉及11个行政区,约个工业园区和重点区域,建立诊断、管控、执法、评估的业务化工作模式,探索建立污染源地图,推动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3污染防治攻坚战迎来收官
加紧治理二氧化氮和臭氧
尽管PM2.5浓度近年来持续下降,但年二氧化氮、臭氧未达标,成为影响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臭氧为区域性污染,其生成及传输机理复杂,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量大面广,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数十年治理仍未能实现全面达标。我国的臭氧污染控制工作刚刚起步,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治理技术、监管手段等仍处于摸索和完善阶段。
“广州对空气污染的科学、精准化控制仍然任重道远,”该负责人坦承,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仍然面临挑战。
首先,目前尚未建立起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的有效机制,全市各类施工工地多个,大部分线性工程、拆迁工程“六个%”落实不到位。扬尘污染控制措施粗放,尤其水务和交通运输工程扬尘防治措施不到位的占比较高。
其次,移动源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广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大,中小客车增量指标有所增加,外地车本地化使用问题突出且污染占比高,交通拥堵造成机动车在排放污染物增多,出租车电动化进程有待提高,老旧车淘汰力度不够。
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广州将如何推进大气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今年重点做好五大方面工作。首先是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完善污染来源解析和应急减排清单,实现治理精细化、责任清单化。同时,深化移动源污染控制。推进巡游出租车、物流配送车电动化,加快客货站场搬迁,鼓励老旧车提前淘汰,持续开展柴油货车、船舶、施工机械等污染防治。
煤炭消费是污染的一大因素,广州提出年减少电煤用量,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夯实燃煤锅炉整治成效,督促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切实达到“超洁净排放”水平。
有关研究表明,广州市PM10来源中,扬尘源占58%,中心城区占比更是高达68%。控制扬尘污染是降低PM10浓度最重要的措施。年广州要实施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督促各类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要求,强化洒水保洁,督促渣土车辆全封闭运输。
最后,深度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按照分类整治原则,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