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照市生态环境局获悉,1月30日至2月7日,日照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2,同比改善42.5%,PM2.5、PM10、SO、NO浓度分别为34μg/m、53μg/m、10μg/m、23μg/m,同比分别改善46%、55.5%、9.1%、53.1%,“春节蓝”刷屏日照朋友圈。
蓝天常在、空气常新,已经成为日照群众的普遍感受,即使是在作为日照市工业经济主阵地的岚山区。去年,岚山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天,优良率为79.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4,首次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坐拥山钢、日钢两大钢铁企业,是全省万吨钢铁产能承载区——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岚山,何以摆脱污染的“宿命”,炼成“好气质”,实现“重而环保”?
大气污染治理,岚山聚焦痛点,重拳出击。岚山港年吞吐能力过亿吨,每天进出疏港大道各个路口的大车达11.7万辆。针对由此带来的道路扬尘污染问题,岚山区印发《岚山港口及疏港大道周边大气污染问题整改方案》,对港区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整治,督促企业提升厂区环境质量水平。同时,实施出租车走航监测项目,35台出租车顶灯内安装扬尘颗粒物监测设备,实时高密度精准监控道路PM2.5、PM10浓度指标;在13条重点道路布设安装设备80套,实时监测环境指标,实现监测数据超标预警。
企业厂区裸露地面、货场堆场严格落实防尘抑尘措施,持续加大保洁洒水力度;出入车辆严格落实冲洗措施;推进港区抑尘设施建设;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公转皮带机”,减少汽运量,减轻公路运输及污染压力……很快,岚山区童海路、沿海路等重要疏港道路边,灰突突的护栏露出了油绿的原色;笼罩了浮土的绿植,重新变得生机盎然;大货车所过之处,不再有灰尘裹挟而来。
大气污染防治,重在源头管控。在山钢集团日照有限公司,投资多万元在原料大棚内安装的智能鹰眼雾炮系统已经启用。如今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就可以精准识别扬尘起尘点,实施雾炮喷雾抑尘,有效减少无组织扬尘和颗粒物排放。中海外能源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投资万元建设的废气处理装置,去年6月份投入使用,目前也已全面正常运行。据公司污水处理厂副主任胡亮亮介绍,这套废气处理装置的主要工艺是“生物滤池+碱洗+活性炭吸附”,通过生物除臭之后,能够达到废气%达标排放。
据悉,为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岚山区研究制定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和减排清单、《岚山区-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集中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梳理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实施“一厂一策”差异化管控措施,编制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减排两张清单;开展大气污染过程重点巡查,及时向各相关部门发布大气污染防治管控建议,对辖区重点企业、港口和城区施工工地大气污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跟踪督办。同时,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对山钢、日钢等30余家重点涉气企业开展督导帮扶,确保钢铁企业物料储存、输送及生产工艺过程均应采取密闭、封闭等有效措施,共同推进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至目前,共办理挥发性有机物交办问题个,整改完成个,其余13个正在整改。
聚焦生态环境重点任务,去年,岚山区还创新设立1个区级“环境顾问”团队、8个乡镇街道“环保管家”和N个企业“环保总监”的治理模式,推动建立“顾问+管家”一站式、定制化污染防治新格局,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截至目前,发挥区级“环境顾问”第三方专业团队效能,成立8个检查组,已累计检查重点排污单位66家,下达环保问题整改通知书47份,交办问题余个。8个乡镇街道共配备“环保管家”专业人员61人,排查余人次,梳理企业环境问题余个,提出整改建议余个。各乡镇街道抽调负责环保工作的村“两委”成员人驻企督办,辖区企业设置专职“环保总监”人,全程负责环保问题整改,压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丁兆霞通讯员安钊报道)